來源: 拓吉凱工作服論壇
發(fā)布時間: 2012/4/6 16:29:13
原文鏈接
[收藏]
下面,就由拓吉凱跟大家介紹服飾文化的傳承:
如果中國設計出中華國服,普通民眾是否愿意穿著?79.1%的受訪者愿意購買并穿著,而20.9%的受訪者不會購買和穿著。他們之中有一部分人對于中華國服沒有概念,也有人對于為什么要有中華職業(yè)裝表示疑惑,也有一部分人認為根本沒有必要設計中華物業(yè)制服。
中國國服協(xié)會副會長陳元麟則向記者道出了中華國服的必要之處:“服飾公司是民族的符號和標識,沒有自己民族服裝的民族,弘揚本民族禮儀文化的努力必然大打折扣。”中華文化衫作為一種文化符號,是建立在東方人特有的皮膚、身材和服飾禮儀文化之上的產(chǎn)物,能夠在外交和正式的商務場合穿上具有中國特色的國服,本身就是中華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自尊、自信的標志。
歷史上的中國素有禮儀之邦的美譽,禮制發(fā)達,各種禮儀規(guī)定通過同樣發(fā)達的服裝文化得以集中體現(xiàn)。夏商時期,禮制開始建立,與這些禮儀活動相對應,便出現(xiàn)了各種冠服制度,如祭祀時著祭服、朝會時著朝服、婚嫁有吉服、從戎有軍服、服喪有兇服等。到了周代,冠服制度隨著周禮的成熟逐步完善,并被納入了禮治的范圍,成為禮儀的一種表現(xiàn)形式。“一個國家的服飾以及服飾文化是國家文化的一部分,歷史發(fā)展到現(xiàn)在,文化競爭成為一個國家的重要競爭因素,而服飾所占據(jù)的那一部分不可避免地成為增強國家軟實力的重要形式。”潘坤柔以豐富的服飾文化研究經(jīng)驗十分肯定地說。
在一場中華國服的爭論中,少不了由國服引申出來的中國服飾文化。